编者按:大幕初起的2020年本该是一个祥和的庚子年,但突发的疫情打破了生活原有的平静,拖住了众多归乡人的脚步,凝固了一张张舒展的笑颜。远方传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号角,召唤一位位医务人员奔赴生命的最前沿。
此时,战“疫”天使们需要的不是赞歌,但他们义无反顾的勇气、一往无前的姿态、逆行向前的背影值得我们记住。唯有记录,方能激励斗志!
从2月12日起,官微正式推出战“疫”天使专栏,与大家一同了解护理人的战“疫”历程。
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护理战“疫”天使——杜雨婷!
杜雨婷
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9届毕业生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903病区护士
2月9日晚,附属南京医院紧急通知征集援鄂医疗队员,23岁的杜雨婷是这批驰援武汉队伍中年龄和年资最小的队员。
“作为2019年刚工作的护理人员,我胜在年轻,身体一贯强壮,这是我的优势!”
摄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门诊楼前
医疗队到达武汉的第二天(2月10日)就接到了紧急任务,当晚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患者47位。
11日的白班是杜雨婷第一次值班,所有新入院的患者都在白班办理住院手续。刚住进医院的病人们情绪还都不太稳定,不太愿意与医护沟通,工作强度非常大。
“对医护和患者来说,相互都是陌生的,环境也是陌生的。穿着防护服的我们可能看起来不是那么的平易近人,刚开始,患者们显得并不是很愿意搭理我们。但我们也清楚地知道,我们要快速地占据主导地位。下临床的第一天,做好标准防护后,我们主动上前沟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杜雨婷:“阿姨,您好呀!我是您的管床护士,我叫杜雨婷,从南京来的,您今天感觉怎么样?有哪里不舒服吗?”
患者:“哦,你是南京哪个医院啊?”
杜雨婷:“我是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的。”
患者:“哎呀,谢谢你们啊!真是谢谢你们,从那么远的地方过来帮我们。”
“戴着层层口罩,说话其实非常吃力,但这样的对话在我的第一个班上重复了很多遍。一声声‘问候’和‘谢谢’很快拉近了我们和患者的距离,不光减轻了他们的焦虑,也驱散了我几日来的疲惫与压力。那一刻,突然觉得什么都值得,抗‘疫’的心也更加坚定!”
“大家都知道,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后,所有的行动都会受到限制,尤其是静脉采血、静脉输液这样的精细操作。第一天上班,我就接到任务,帮一位奶奶挂水。老年人的血管本就不是很好,我牢牢记着胆大心细,凭我在心血管科打过那么多细静脉的心脏病人的工作经验,我真的一针见血地帮她打上了针。老奶奶很开心,连连表扬和感谢,说我打的针一点也不疼!顿时开心得就要起飞,满满的成就感!”
百忙之中,杜雨婷抽空记录下了在武汉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
“长这么大,一直留着长发,这个卷发也是今年春节前烫的,才臭美了没几天呢,但对于防护来说,着实不方便,不安全。狠狠心,还是剪了吧!”
图为杜雨婷理发前后
杜雨婷的奉献精神早在学生时代就埋下了伏笔,她曾担任南京医科大学学生会常务副秘书长一职。
图丨“团学苏刊”微信公众号
得知杜雨婷前往武汉支援,校学生会的小伙伴、护理学院的学妹们纷纷送上了祝福:
杜这次去到武汉支援,给她加油,等她平安回来!
——郭蔚
在知道你要去武汉的时候,你在我们心里的形象变得无比高大。我们都很佩服你能够在这样危难的时候支援前线。作为你的朋友,希望你能平平安安、早点回来!
——李明洋
学姐加油!在那里也要照顾好自己,我们等你回来!
——朱晨影
我们已经很久没见面了,上次接到你的消息,你已经踏上了去武汉的航班,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疫情离我们是那么近,而平凡的英雄就在我们身边。希望你早点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回来,我们一定在南京的春天里再见!
——李天
听学姐说“上班前为了保持良好的状态,不会乱吃东西,因为要是在污染区里不舒服会很危险、还会浪费一个防护服。”“穿防护服出来手都是白花花、皱巴巴的”等等。其实,学姐只比我大了2岁,希望她能早日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回来,回归到95后的日常里。
——仇英颐
供稿人/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摄影/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审核/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