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上午,“九秩风华·医路奋发”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24年国际青年学者分论坛顺利召开。论坛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有5名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进行分享汇报和学术研讨。学院许勤院长、朱姝芹副院长、校人事处杨秋普老师,学院青年教师联合会成员、研究生代表及博士代表、附属医院青年教师代表等90多人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由护理学院朱姝芹副院长主持。
首先,许勤院长致辞,她代表学院对各位优秀青年学者的参与表示热烈欢迎。她接着讲述了护理学专业及学科发展概况、学院特色教学理念和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介绍了护理学院为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所打造的多项培养计划及人才项目。她希望本次论坛能够在展示青年学者最新成果的同时,加强学术的进一步交流和青年骨干人才队伍建设,希望各位优秀青年学者有机会加入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大家庭,共同创造学院发展新盛景,并预祝大家在本次论坛中收获满满。
接下来,与会师生共同观看了学院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宣传片,回顾了建院历程与学院所获成就与荣誉。
随后,五位优秀青年学者依次进行了学术报告。
北京大学吴一波博士作题为《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 Investigation of Chinese Residents: concepts, practices, and prospects》的汇报,该汇报从PBICR数据库(Psychology and Behavior Investigation of Chinese Residents,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的开发者和管理者角度讲述了建设PBICR数据库的背景、意义,报告了自2020年以来创建PBICR数据库的历程、目前数据库内的数据类型、数据库对外开放的情况、数据库应用和开放的成果以及数据库未来完善的方向。
鲁汶大学钟雅晶博士作题为《The ethics in pediatric palliative care》的汇报,该汇报把中国与比利时儿科医生之间作视角对比,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揭示中国与比利时儿科医生对儿童安宁疗护的态度及影响因素。该研究发现两个国家的儿科医生都表示相关儿童安宁疗护的经验有限,其中比利时儿科医生在儿童安宁疗护方面能够得到更多工作单位的支持,该研究还发现照顾重症患儿和儿童安宁疗护的经验有可能会影响医生对儿童安宁疗护的态度。钟雅晶博士最后还表示未来会持续探索伦理、儿科、安宁疗护等相关方向。
香港中文大学花蓉博士作题为《The use of potentially interacting supplement–drug pairs in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large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的汇报,该研究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探索2型糖尿病人群同时使用膳食补充剂与药物的潜在相互作用风险,研究以新发的肝脏疾病、出血事件以及低血压事件作为结局变量,发现研究对象同时使用膳食补充剂与药物具有潜在相互作用风险的高达85%,其中鱼油这一类产品跟阿司匹林的同时使用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昆士兰科技大学刘玲珑博士作题为《Needs trajectories of family caregivers of patients following surgery for pancreatic cancer: A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Study》的汇报。该研究揭示了胰腺癌术后患者家庭照顾者在不同阶段需求的特点,以及随时间进展产生的变化趋势。刘玲珑博士在对该项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汇报的同时,还分享了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及应对经验。
香港理工大学卜晓繁博士作题为《Preliminary Testing for Affiliate Stigma Scale: A Reliable and Valid Stigma Measure for Caregivers of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的汇报,该研究是针对乳腺癌照护者开发研制的连带病耻感量表测试。卜晓繁博士汇报了量表基于质性访谈生成量表条目和关联心理测量特性两个阶段的研制过程,初步验证了新开发的量表在临床和研究环境中评估乳腺癌照护者,提供了一种有效且可靠的工具。
学者汇报结束后,参会人员纷纷踊跃发言,与青年学者们讨论交流,现场学术交流氛围浓烈。
论坛最后一项议程,云参观护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论坛结束后,朱姝芹副院长作总结发言。她代表学院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辛勤付出!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本次论坛因为来自不同地区的学者们的加入,为大家搭建了科研创新全球化的桥梁。各位青年学者的报告为大家提供了崭新的科研视角,希望大家继续借助本次平台建立的联系,进一步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
(撰稿:吴珊珊、项茹;图片:赵静、孟德芳;审核:庄林、许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