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贯穿于满足患者对健康需求的始终。在2023级护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为148学时,9学分,分为《护理学基础01》《护理学基础02》。
2025年2月10日上午,课程依托超星学习通的泛雅课堂开展23级全体同学新学期的课前课,由课程负责人丁亚萍老师和陈申老师共同授课。
陈申老师用翔实的统计数据对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护理学基础01》的总体学习情况进行了反馈,详细介绍了新学期《护理学基础02》《护理整合技能训练01》的教学安排以及学业评价。
丁亚萍老师强调了《护理学基础02》线上线下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线上课程是在中国大学慕课开设的第6期《护理学基础02》在线课程,开设时间是2月10日-5月31日,共8个教学单元,和线下教学内容同步设置,每单元有3-10个知识点微课视频。线下课程主要有三大环节,一是线上知识点总结-测试-反馈,二是相应章节的知识点查漏补缺,三是不少于2个案例分析。她还特别指出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结合上学期同学们大学慕课的学习情况,重申同学们加入慕课堂的要求。
《护理学基础》是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课程教学团队主要由学校和附属医院的老师们组成,属于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近年来,教师团队秉承“学生中心、结果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为确保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规范化和同质化,团队分阶段开展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尤其是操作教学,每次由一名教师进行演示,经过集体讨论达成共识。针对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加强同学们的真人模拟练习和实践应用,营造良好的自主练习氛围。如“特殊口腔护理”操作,每位同学使用一次性口护包在实验课进行真人互做,体验作为护士和患者的不同感受;“床上洗发”鼓励同学们课后用平躺洗头盆帮助同学洗头。课程还通过开放实验室强化同学们的自主操作学习能力,通过临床见习提升实践技能。
课程注重持续质量改进,定期召开同学、老师的教学反馈活动,同时加强领导、督导听课活动,积极开展同听一堂课活动。课程团队老师曾获省级讲课竞赛二等奖、微课竞赛一等奖,全国操作技能竞赛三等奖等奖励。未来,课程团队将围绕高质量“金课”开展研讨交流,对照“两性一度”的课程建设标准,加强教学设计与师生互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发挥学院示范课程的引领作用,为提升护理学专业教学质量贡献力量。




撰稿:陈申 俞海荣
审核:丁亚萍 唐楚蕾